| 太阳黑子的威耳孙效应 |
| 杨海寿; 李维宝; 洪琴芳
|
发表期刊 | 北京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
 |
| 1978
|
期号 | 3页码:10-19 |
产权排序 | 第2完成单位
|
收录类别 | 其他
|
摘要 | 云南天文台拍到了1976年4月9—20日过日面的一个圆形、规则、稳定黑子的白光精细结构照片。本文测量了其在不同日心角时的半影、本影和整个黑子的宽度,分析的结果发现威耳孙(A. Wilson, 1774)效应包含许多过去未知的复杂的规律性,主要有: (1)当黑子在东边缘附近时表现正常的威耳孙效应(向日面边缘和中心的半影宽度之比f>1),在西边缘附近时为负效应(f<1)。 (2)黑子在西边缘附近时,向日面中心的本影-半影边界较弥散,另一边的较清晰。但当它在东边缘附近时,向边缘的本影-半影边界较弥散,另一边的较清晰。 (3)产生威耳孙效应的主要原因是黑子向日面中心一边的加强了的缩减。 (4)当日心角增大时,黑子的视直径下降得比由几何缩减所予期的要快些。 (5)当黑子接近日面西边缘时,向中心一方的半影没有消失的趋势。 本文提出了一个黑子模型,可以定性地解释上述各种规律性。 更多还原 |
语种 | 中文
|
学科领域 | 天文学
|
文章类型 | 期刊论文
|
ISSN | 0479-8023
|
文献类型 | 期刊论文
|
条目标识符 | http://ir.ynao.ac.cn/handle/114a53/921
|
专题 | 其他
|
推荐引用方式 GB/T 7714 |
杨海寿,李维宝,洪琴芳. 太阳黑子的威耳孙效应[J]. 北京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1978(3):10-19.
|
APA |
杨海寿,李维宝,&洪琴芳.(1978).太阳黑子的威耳孙效应.北京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(3),10-19.
|
MLA |
杨海寿,et al."太阳黑子的威耳孙效应".北京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 .3(1978):10-19.
|
文件名:
|
太阳黑子的威耳孙效应_杨海寿.pdf
|
格式:
|
Adobe PDF
|
除非特别说明,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,并保留所有权利。
修改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