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1981年太阳西边缘耀斑后环物理量场的研究 |
| 梁红飞
|
学位类型 | 硕士
|
导师 | 李可军
|
| 2003
|
学位授予单位 |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(云南天文台)
|
学位授予地点 | 北京
|
学位专业 | 天体物理
|
关键词 | 耀斑后环
多云模型
演化
双环模型
|
摘要 | 本文综述了太阳耀斑的观测和理论研究现状,详细介绍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针对1981年4月27日在太阳西边缘爆发的一个典型的耀斑后环所作分析的研究工作。 我们利用多云模型处理了1981年4月27日太阳西边缘耀斑后环的三个时段的Hα光谱扫描资料。通过对1000余条对称谱线和不对称谱线的计算,我们得到了该耀斑后环各个时段在空间上的视向速度场,激发温度场,视向上处于第二能态的氢原子柱密度场以及湍流速度场。通过分析这些物理量场,我们发现在该耀斑后环当中可能存在两个独立的环系。位于北面的环几乎与观测者的视线垂直,而南面的环则几乎与观测者视线平行。北环里面的物质沿着磁力线在重力的作用下朝日面下落,南环里面的物质则是朝高空喷射的。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显示,我们只能看到南环的一条腿,因此我们无法肯定南环到底是一个完整的环,还是仅仅是一个喷射体。在时间上,南环要比北环出现晚十几分钟。这种双环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该耀斑后环单色像的演化。 此外,我们还总结了前人对该耀斑后环的研究成果。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中,我们发现如下结论: (1) 该耀斑爆发时出现两个X射线源。较强的位于北面,距日面较近, 出现的时间比南面的X射线源早,消失得晚。双环结构的强弱分布和出现时间顺序与双X射线源的情形符合得很好。 (2) 耀斑爆发前,该区域内出现复杂的磁位形。北面的磁力线与观测者视线垂直,而南面的则与观测者视线平行。磁力线的这种位形与双环结构符合得较好。 |
学科领域 | 天文学
|
页数 | 63
|
语种 | 中文
|
文献类型 | 学位论文
|
条目标识符 | http://ir.ynao.ac.cn/handle/114a53/6588
|
专题 | 太阳物理研究组
|
推荐引用方式 GB/T 7714 |
梁红飞. 1981年太阳西边缘耀斑后环物理量场的研究[D]. 北京.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(云南天文台),2003.
|
文件名:
|
1981年太阳西边缘耀斑后环物理量场的研究_梁红飞.caj
|
格式:
|
Unknown
|
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
除非特别说明,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,并保留所有权利。
修改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