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离散星研究现状(Ⅰ):形成机制 | |
新宇1,2; 邓李才1; 梁艳春1 | |
发表期刊 | 天文学进展 |
2006-06 | |
卷号 | 24期号:2页码:129-141 |
分类号 | P145.4 |
产权排序 | 第2完成单位 |
收录类别 | CSCD |
关键词 | 天体物理学 蓝离散星 综述 形成机制 密近双星 恒星碰撞 |
摘要 | 大量研究表明,蓝离散星的形成可能有多种机制,目前比较流行的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:密近双星系统的质量传输及双星并合、密集星场的恒星碰撞,以及包含双星系统的恒星间 (双星-单星、双星-双星)相互作用导致的恒星并合。与此同时,蓝离散星在各类恒星系统中的普遍存在,也使得研究这类恒星的形成及演化成为追踪恒星系统动力学演化、化学演化及积分光谱性质变化的有效指针。 |
资助项目 |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[10173013] ;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[1033360] ;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[10403006] ;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[10433010] ; 科技部资助项目[G19990754] |
项目资助者 |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[10173013,1033360,10403006,10433010] ; 科技部资助项目[G19990754] |
语种 | 中文 |
学科领域 | 天文学 ; 恒星与银河系 ; 恒星形成与演化 |
文章类型 | 期刊论文 |
ISSN | 1000-8349 |
CSCD记录号 | CSCD:2362486 |
引用统计 | |
文献类型 | 期刊论文 |
条目标识符 | http://ir.ynao.ac.cn/handle/114a53/4618 |
专题 | 大样本恒星演化研究组 |
作者单位 | 1.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, 北京, 100012 2.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/云南天文台, 昆明, 650011 |
第一作者单位 |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|
推荐引用方式 GB/T 7714 | 新宇,邓李才,梁艳春. 蓝离散星研究现状(Ⅰ):形成机制[J]. 天文学进展,2006,24(2):129-141. |
APA | 新宇,邓李才,&梁艳春.(2006).蓝离散星研究现状(Ⅰ):形成机制.天文学进展,24(2),129-141. |
MLA | 新宇,et al."蓝离散星研究现状(Ⅰ):形成机制".天文学进展 24.2(2006):129-141. |
条目包含的文件 | ||||||
文件名称/大小 | 文献类型 | 版本类型 | 开放类型 | 使用许可 | ||
蓝离散星研究现状_形成机制_新宇.pdf(922KB) | 期刊论文 | 出版稿 | 开放获取 | CC BY-NC-SA | 浏览 请求全文 |
个性服务 |
推荐该条目 |
保存到收藏夹 |
查看访问统计 |
导出为Endnote文件 |
谷歌学术 |
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|
[新宇]的文章 |
[邓李才]的文章 |
[梁艳春]的文章 |
百度学术 |
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|
[新宇]的文章 |
[邓李才]的文章 |
[梁艳春]的文章 |
必应学术 |
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|
[新宇]的文章 |
[邓李才]的文章 |
[梁艳春]的文章 |
相关权益政策 |
暂无数据 |
收藏/分享 |
除非特别说明,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,并保留所有权利。
修改评论